法学博士论文的写作
【正文】
主题:法学博士论文的写作
时间:2005年9月20日晚
地点:诚信楼327教室
主讲人:
边永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宁红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伏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石静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者)
嘉宾:
沈四宝教授(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
“法学博士论文的写作”录音整理
主持人(陈卫东副教授):
今天,我们请到了法学院三位老师——边永民老师、宁红丽老师、伏军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博士论文的写作,同时,我们还荣幸请到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奖者石静霞老师给我们做点评。
边永民老师:
在国外,申请博士学习不是通过入学考试,而是提交一份有价值的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research proposal), 这个报告非常重要,它可以显示你的研究能力。
一般来说,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下又包括三个内容:提出问题,证题及文件回顾。
Introduction不同于博士论文的导论,其要旨在与阐明你研究的问题,即research question。一篇论文,首先要有一个问题,其写作必须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现在国内有很多制度介绍的论文,严格上来讲,这种文章都不能成为一个论文,因为论文必须是解决问题的,而且必须只能有一个问题,当然其下层次可以有多个小问题。比如,“英美信托制度研究”,这样纯粹介绍性的文章就很难称为博士论文,但若改成“论信托制度能否移植到中国”则就值得一研究。要找到研究的问题很难,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要读很多东西,清楚这个领域已有的研究水平,时间长的有用了几个月定这个研究问题的。
在阐述问题后,要有一个证题(justification)的环节,证明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值得写的。
第三部分内容是文件回顾(literature review):说明一下这个领域已经研究达到的研究水平。
有经验的教授看到前三部分 ,就能判断你的论文的价值,所以在定题之前一定要先多看资料。
第二部分:假设(hypothesis)
也即文章可能达成的结论,这个假设可能是真正的结论,也可能与最后的结论完全不同。研究性的文章,在开始做研究时,往往不知道结论,比如说:研究中医在预防治疗非典中的作用,最后的结论可能是作用不太明显。但是得出一个否定的结论,也不代表研究没有意义。
第三部分:方法(methodology)
这一部分介绍将要使用的研究方法,这有两个功能,一是告诉专家将要使用的方法。当然,在法学领域,主要是资料研究,即literature-based research,但在此基础上,还是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在国际法历史的研究中,就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断代的方式,循着历史事件探讨国际关系的发展对国际法的影响的方式,或者顺着国际公法学家探讨个人对国际法的发展的影响。又比如研究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研究方法——wto本位和环境本位。当然方法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结论的准确性,方法不同,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介绍研究方法的第二个功能也即在于此。
第四部分:提纲(outline)
这一部分介绍正文的结构安排。
第五部分:结论(conclusion)
安排结论这一部分,主要是从架构的完整性上考虑,在实践中,其内容可以为空,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介绍论文观点得出的相关资料。
宁红丽老师:
我讲的这一部分主要是关于选题,资料的整理与论文的初期写作。
首先,选题的要求。
一, 恰当定位。写一个什么样的论文。法学的博士论文类型不是特别多,大部分是制度介绍,法学研究大部分都是文本研究,很少有实证研究,因为没有调查。
二, 注意中心议题。“若干问题研究”要避免,避免写成教科书。法学教科书和法学博士论文有着本质的区别,教科书其实是最难写的,因为它要深入浅出,而法学博士论文是深入深处的,要求直接入题。
其次,关于资料整理。
一,资料多少才算够?
我觉得关键在于资料有没有覆盖你的选题讨论的最前沿。在选题时,通过阅读知道论文的研究背景,那就应该知道在这方面谁是专家,最前沿的,最关键的信息在哪儿。只要把这一部分东西掌握了,其他的可以不看,因为不会有新的推进。
二 ,如何看待资料?权威学者的观点是否一定要采纳?
我觉得法学研究要依靠前人的著作,但也不能迷信,要力求创新。而且资料中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不是他的结论而是要看别人的论证过程。
三,外文资料是否越多越好?
外文资料非常重要,但研究外文资料最后还要落脚于中国。这就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国法学论文的创新性和拿来主义。有一位学者曾说过:“论文如果致力于提出有学术意义的问题,那么归根结底,不管论文讨论获解决的是中国的什么问题,你们的提问必须是直接或间接对准西方的主流理论的。” 所以评价创新性,就要结合外部的主流理论和中国的实际。
再者,在资料的阅读过程中,在保持速度的同时,要注意归纳,找到问题的发展途径和前沿所在以及他的子问题。
最后,对于写作的建议。
文章的结构、语言与观点同样重要。在论文初期写作中,如何保证结构的科学性,可采取一种“八股文”的方式——综述。综述就是在阅读所有资料的基础上,将其加以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综述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将整个论题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加以总结,另一种则是论题整体的综述。综述对于掌握资料后我们自己思路的整理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排除了版权上的风险,而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便于建立自己的风格。最后,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删繁就简,注意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