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3-08-23 字数4315字 点击: 次
政协委员发言材料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把提高行政效能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省内各地都建立了行政审评中心、政府12345服务热线,各级监察部门通过建立特邀监察员制度等机制加大对政府行政的监察力度,促使机关作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推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政府部门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狠抓机关作风建设的强势下在一些政府部门演变为“门能进、脸好看、事难办”了。具体表现为:
一是行政许可“事难办”。一些行政审批中心的窗口对社会公开服务项目是办理行政许可和审批手续,实质上仅仅只是收发窗口,各部门将原先在本单位的收发手续集中到审批中心受理,审批手续仍在在本部门内部运行,依然是暗箱操作。有时申请者的报批项目需要先后在不同的部门办理,由于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工作日时限的规定,一来二去,整个项目的申报经各个部门审核、许可往往要花很长时间。
二是行政执法“事难办”。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对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理往往因不尽公允等原因而与执法对象发生分歧或纠纷,尤其是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常常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差异,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即使是执法公正,执法对象也难以口服心服,不少人上网发帖,引得大量跟帖,严重影响了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由于行政行为不公开透明,导致权力部门时有“有案不查、有违不纠”的不作为现象发生,执法人员发现了违法行为,由于有人打招呼等各种原因而不深入调查;由于违法行为由手工记录,没有相应的锁定机制,有时被执法人员“束之高阁”;因此,不仅老百姓认为到政府部门“事难办”,就连执法人员也感到“执法难”。
三是政府部门“中梗阻”导致“事难办”。因为执法信息的不公开,部门领导不一定掌握具体情况,而握有实权的中层干部进行暗箱操作,行政监督难以落实到位,无形中形成了腐败的温床,导致因“中梗阻”而造成的“事难办”。
针对“事难办”问题,省纪委、监察厅等部门近年来开始探索和实施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模式,南通、无锡、泰州、连云港等地纷纷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网上全力公开运行、绩效考核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南通市环保局,自去年年初运用电子化平台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后,行政效率大幅提升,执法更加规范,统计更加及时准确。过去在行政审批窗口受理申请的材料,要第二天才能被送到后台有关处室登记录入电脑系统,现在当时就可以登记录入并直接发送到后台相关处室进行处理,提升了办理时效。该局2009年3月1日至11月底共计公开运行行政许可事项1024件,相对法定时限累计提前15万个工作时,相对行政审批窗口承诺时限累计提前5.6万个工作时,为群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新的飞跃。
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也能有效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扎实地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铲除了暗箱操作滋生腐败的土壤,有利于树立清廉高效的政府形象,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政企关系以及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建议在全省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运行: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gwcl/fycl/0224125442016.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