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弱化,而人力资本的作用持续的增强.人力资本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山西做为中部六省之一,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将入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资本化的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劳动力流动、医疗保健、信息的获取,但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种途径是教育,论文结合山西实际,重点阐述教育对山西人力资源资本化进程的影响。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教育
人力资本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日显突出。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战略性地提出“人才是国之宝、业之本”,“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念。山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朱先奇说,到2015年,山西省人才资源总量将增加到400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27%。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0%,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2%。由此可见将山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是指一定社会区域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人的总和,通常包括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从事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人。为了便于统计数据方便,本文将不考虑1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能够创造财富的这部分人口,以及15岁---64岁年龄范围内的无劳动能力人口。将人力资源数量近似于在l5岁__64岁年龄范围内的所有人口数量。
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HumanCapita1)是指通过(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劳动力流动以及收集劳动收入、工作机会信息等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凝结在人体内并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收入的增加、健康的改善或者满意度的提升等。一切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与能力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的经济行为以及有利于改善人力资本利用率的开支,都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是由人力资源转化而来的。人力资源是潜在形态的人力资本,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基础。
二山西人力资源现状
1.山西人力资源存量据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27.36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6.72万人。按照本文所界定的界限,人力资源数量近似于15岁__64岁年龄范围内的所有人口数量。从上表不难计算出,截止2012年底山西有人力资源数量为2556.81万人,占整个人口数量的比重为74.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
2.山西人力资源增长率根据山西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山西省人口出生率已由1980年的16.95‰下降到2012年的10.87%0,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0.46%o下降到4.89%o,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平均人口出生率12.13%o,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05%0,这两个指标,山西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山西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根据2012年山西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显示,与以前年度相比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仍然较低。
4.山西人力资源流动情况山西省共有省内流动人口210万,其中大多数是所谓的农民工。从目前山西省农民流向和流动的地区分布看,山西省劳动力转移以就地转移为主,本市(县)内转移占64%,省内市(县)外转移占30%,省外从业者不足一成,仅占6%。2004年山西农村从业人员在省内就业的比例高达75.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到外出总数的l7.9%,由于素质低,进城后就业竞争力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的机会十分有限,只能在一些工作环境差、劳动报酬低的岗位上从事简单劳动,如采掘业、建筑业及餐饮服务业等。这样不仅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转移,而且降低了转移的稳定率。但是高层次人才流出数量大于流入数量,近10年来,省内l4个科研院所、9所高等院校,因出国留学、调动辞职等原因流失的硕士、副高以上职称人才985人,而同期引进的只有143人。并且这其中,中青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才占外流人才总数的70%以上。
三教育对山西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影响
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我国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将使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14~0.2个百分点。山西省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山西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8.2年延长到去年的8.6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教育部所统计的数据8.5年)和中部各省(安徽7.21年、江西8.2年、河南8.15年、湖北8.38年、湖南8.38年),反映出山西省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上仍存在如下问题:
1.高校教师职称偏低山西高校教师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包括正高和副高)所占比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正高级职称所占比重较低,根据2012年山西统计年鉴计算得知,全国高级职称平均水平为10.67%,山西为7.01%,初级职称和无职称人员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其中初级职称全国为19.15%,山西25.05%,无职称全国5.40%,山西7.16%。由此可见,加大山西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投资势在必行。
2.教育经费不足截止2012年底,山西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2个,普通高校63所,成人高等学校15个,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9个,山西省每年都在加大教育和科研经费的投入,但是横向比较,山西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投资相对不足,这也是导致山西省教育发展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山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4.01%,教育资源分配十分不均,仅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教师分布即可略见一斑,农村教学资源十分缺乏,师资数量、质量难以有正常的保证,直接制约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农村和县镇普通初中数量要低于城市,农村高中的在校生规模远远低于城市与县镇。
4.职业教育相对落后根据山西省2012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技术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以平均每年减少36所的速度减少,2012年共有学校588所,比2012减少42所;共计招生271874人,比2012年增加31823人;在校学生686606人,比2012年增加49334人;毕业生184625人,比2012年减少2662人。山西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很难有所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模式、教学机制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