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1-06-14 字数4844字 点击: 次
论CIS企业形象设计------企业形象识别战略
指导老师:高元华
学号:2005331004
学生:陈恩兰
[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文化敏感时代。企业文化对于激烈市场份额争夺来说,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一件锐利无比的武器。而CI作为一种创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形象影响力、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兴起,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企业推进剂。当中国的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硝烟时,在CI的设计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创制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可以说,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庸俗的企业,它在导入CIS战略系统过程中将因为缺乏自身独特的文化品质而无法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一个没有形象的企业,则注定要在市场中失败。当我们对可口可乐的成功津津乐道时,当我们对松下电器的信誉深信不疑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了,这些成功的企业正是在CI设计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成功结合的典范.现代企业形象战略在国际的竞争上,已是战况激烈。
关键词: 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形象 企业形象设计
一、论述CIS
(一)CIS基本理论:
(1)CIS的沿革:
CIS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英文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
CI战略是20世纪中期,社会进入工业时代的产物.在CI的发展过程中,形成 了“欧美型CI”、“日本型CI”、和“中国型CI”。
a.欧美型CI:
CI起源于德国和英国的工业设计。第一个在世界上有意识地在企业中导入CI的设计市当属培热.汉斯,开创了企业实施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先河。
1956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率先导入CI。公司全称缩写为“IBM”,成为美国公众信任的"蓝色巨人",在美国计算机行业中占据霸主地位。以设计系统来塑造企业形象设计的经营技巧,被称为"CI"策划,从此奠定了CI理论的基础。
"欧美型CI"自创立就一直被定义为"一标准字体和商标作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工具"。因此,欧美的CI被称为“视觉型CI"。
b.日本型CI:
与欧美相比,日本在CI观念与企业经营者接受方面,因受到二战重建的影响,较之欧美国家晚了近20年。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很不景气,但技术却高度发展。各行业制造的商品,优劣差异不断缩小,存在同质化现象。于是企业界顺利成章地掀起“CI热”。
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和汲取他人优点的民族,并能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创造性结合起来。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紧随美国CI设计潮流之后,经过企业家和设计师深入实践,创造出富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CI理论。企业界和设计界共同对CI策划指导思想进行了创造性充和完善,即把美国式CI设计变成日本式的CI设计,这一文化性的变革完成了从CI到CIS的升华,即"CIS战略"。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qtlw/06144912011.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