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2-07-05 字数4407字 点击: 次
怎样确立数学作业价值观
目前,对作业价值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于是产生了违背教育规律的有害做法。例如: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就依借超量的课外作业来补充;为了取得应试中的高分数,频繁地“练兵”、“模拟”考试……这些做法既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认识数学作业的价值(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呢?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作业教学,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产生新的学习欲望。
因此,作业的设置要符合相应阶段的教育目标要求,要适应教材的逻辑结构,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顺利提取脑中的相关知识和有利于巩固、内化学得知识的良好情境。
例1快车、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而行,快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相遇后慢车继续行驶1小时,正好行到中点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成都市锦江区1995年毕业试题)。
若就小学的方程知识给出如下解答,那就既不符合小学数学教育目标要求,也不能适应小学数学教材的逻辑结构。
解设慢车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
列方程得(60×4+4x)÷2=5x
解方程得x=40
甲、乙两地的距离为(60+40)×4=40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
若在三类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中出示该题,即使借助成人的帮助也不能得出如下解法,这就超出了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
解(1)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几分之几?
11
─÷(4+1)=─
210
(2)快车行到相遇点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13
1-─×4=─
105
(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
60×4÷─=400(千米)
5
1
或60×4÷〔1-─÷(4+1)×4〕=400(千米)
2
但是,若将上面的解法放在分数应用题的加深复习之后,作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考题,则既符合阶段教学目标要求,也与教材的逻辑结构相适应。
例2如图(单位:厘米)长方形面积比阴影部分面积多8平方厘米,求图中x的长度(上海市卢湾区1995年小学毕业升学试题)。
(附图{图}
题中的“长方形”一词,道明了整个图形的特征,使该题的叙述简单明了,避免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种种猜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回忆运用面积计算公式、相差关系、线段的和差关系,并得出下列解答的良好情境。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tylw/0GQ11O2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