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3-07-24 字数4797字 点击: 次
比较文学论文
下面是两篇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
【关键词】正名/元比较文学/亚比较文学/泛比较文学
1.比较文学学科正名的重要性
创建或定位任何一个学科的首要工作是正名工作。正名这个概念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儒家学说,因为它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当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如果他一旦管理国家政治,首先打算从何入手展开工作?孔子的回答是:“必也正名乎。”[1](P2506)当然,孔子的所谓正名,并没有系统地从逻辑学或认识论方面澄清名实关系问题,而是非常明确具体地主张用周礼作为尺度去正名份,以摆正当时人们各自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等级身分。他认为当时的社会混乱状态首先是由于“名”“实”之间的混乱状态造成的。所以他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1](《论语·子路第十三》)。从他对政治问题上的名实之辨,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概念(名)和它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实)之间的关系。名不副实会引发出许多纠纷与问题。
国际比较文学界近百年来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争吵正好证实了正名工作的重要性。究竟什么是比较文学?学科命名的产生与历史语境有何关系?学科命名是随意的还是必须依从起码的语义规范及由此而来的学科本体规范?如果一个错误的学科命名产生后,是由命名者负责还是误读学科命名的人负责?误创的学科命名有否可能因弊成利,促成名实相副的真正有意义的学科?当代国际比较文学学派如何依据正确的命名及其内涵来加以划分……所有这些问题,都和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命名问题纠缠在一起。因此,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名工作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传统比较文学与传统比较语言学在学理上遥相呼应
许多学者认为比较文学这门学科是在19世纪诞生于法国。梵·第根(PaulVanTieghem,1871-1948)、伽列(Jean-MarieCarré,1887-1958)和基亚(Maríus-FrancoisGuyard,1921-)可以说是这门学科的早期代表人物。他们强调所谓比较文学(LittératureComparée)的基础研究是影响研究,是事实联系(rapportsdefait)性颇强的实证性研究,是所谓“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显然,这种比较文学实际上并不是本体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倒不如说是历史研究的分支,或者至多是文学史的分支。为了以示区别,我把这种比较文学称为传统比较文学。
传统比较文学对学科自身的定位思路,首先渊源于欧洲早期的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Linguistics)(我称之为传统比较语言学)。然而中国比较文学界似乎至今未能对这门学科与当时西方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关系加以强调和研究。虽然有的学者认为1800年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G.DeCuvier)发表的《比较解剖学》或德日昂多(J.M.Degerando)的《哲学体系的比较史》可能与这个术语有联系[2](P45),但比较文学(LittératureComparée)作为一个学科概念的产生更有可能和当时显赫一时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的研究理路相关。众所周知,正是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历史比较语言学派取得了划时代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家族的谱系关系得以初步理出一个头绪,至少对于西方人来说,可谓具有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那样重大的意义。这种学术成果对比较文学的创始人无疑有一种相当强烈的暗示效应。比较语言学的旧名是“比较语文学”(ComparativePhilology)。鉴于philology(语文)这个词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常常意味着对文学作品进行学术研究,容易引起误解,所以西方学者转而使用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Linguistics)这个名称。同时,语言学界还有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Linguistics)的分法。历史语言学通常研究一种或数种语言的语音系统、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短期变化和长期演化。传统的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文学结合起来就孳乳出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个学科命名(Historical-ComparativeLinguistics)。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wxlw/0H4112P2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