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比较探索
[摘要]
美国是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国家,工业设计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通过中国和美国工业设计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三要素的比较研究,弄清中国和美国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差异,合理吸收美国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优点,为我国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中国美国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中国工业设计专业是2O世纪8O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专业。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工业设计专业成了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八个专业之一。根据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数据.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达400多所,有硕士学位授予的院校达230所我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大国。
从毕业学生的就业和从事工作能力来看,一方面是学生抱怨就业率不断下滑.工作不稳定:另一方面是设计公司和企业招不到理想的毕业生。究其根本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合理
美国是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国家.其工业设计教育也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通过中国和美国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从中找出差异.合理吸收其优势,对我国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中美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1教学理念的比较美国工业设计教育经历了近1∞年的发展,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求工业设计毕业生能尽快进入角色。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的设计教育必须尽可能地满足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美国的设计教育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重视案例教学,实行工作室制度。专业课程几乎都是由项目贯穿并且这些项目大多来自企业委托。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有多年设计经验的设计师.甚至直接聘请公司设计师担任某些专业课程教学。因此美国的设计教育采用的是商业化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学生基本都可以胜任当前的设计工作。
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经历了3O年的发展,设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多数院校主要采用三段式教学: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看似天衣无缝的教学模式.其实隐含许多缺陷。课程环节出现脱节情况比较严重基础课程的老师不了解专业课程.课程训练往往专注于单项训练,缺乏联系性。比如.材料工艺课程就是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没有从设计的角度去理解设计材料的质感、表现方式以及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等。采用工作室制度的美术院校.去解了工作室制度的内涵,学生就是跟着老师干项目,缺研究性和创新性训练.毕业的学生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大多数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半数面临转行;另一方面是设计公司和企业招不到理想的毕业生.究其根本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理念错位.没有正确处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导致学生要么实践经验不足.仅仅停留于概念设计:要么实践过度把设计师训练成了技术员。美国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实践不断线,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同步开设的方式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开始尝试这种并行开课的教学方式。
2.课程设置的比较表1和表2是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设计院校工业设计课程设置与中国某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表从表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早,几乎从大一就开设.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同步开设:而我们国内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开设,学生接触专业课程比较晚。从专业课程设置的比例看,美国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占整个课程的5O%,基础课程占4O%.素质课程占10%:而国内专业课程大概占25%.基础课程占5O%.理论课程占25%.可见美国专业课程占的比重非常之大.而国内院校基础课程比例太高。
(2)中国理论课程设置太多.实践课程偏少。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在理论课程设置中仅有工业设计史、结构原理、设计数学、现代主义导言和英文作文五门理论课程.占课程总量的1O%:
而国内大多院校都开设工业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设计原理、西方美术史、材料与工艺、设计管理、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等课程.占整个课程比例的25%。
(3)中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比较严重,而美国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并列开设.结合比较紧密。我们一般是基础课程集中在大一、大二.专业课程集中在大三、大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没有衔接课程.相对比较孤立。而美国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开设基础课.并且专业课程由浅入深.开始设计简单产品,相应的基础课程也就是解决简单产品设计中的一些形态、构造和模型制作等问题。随着专业课程的加深.基础课程也就相应增加难度。这样,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4)中国几乎没有特色课程设置。在中国的本科院校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区产业开设相关特色课程.并且人文课程明显偏少。
在美国,在底特律的设计院校就专门针对汽车产业.开设汽车设计课程,这样不仅专业有了特色.实践场所和机会也自然增加。
3.教学环节的比较
(1)中国课堂教学方式几乎都采用知识传授型.而美国的课堂则相对自由.有讨论式、调查式、课题发布式.甚至上课地点可能在工厂或者设计公司。
(2)中国实践教学环节偏少.而美国实践环节非常重视。中国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一般安排了三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并且经常实习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而美国每个学期都有实习安排,并且需要获得学分.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极大提高。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1.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课程讨论。在美国的设计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辅助学生完成设计项目。在设计课程中.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概念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学生定期汇报设计进程.教师提供指导。在国内.大多数院校还是采用知识传授型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角,而学生成了听众.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这些都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以地区产业为特点,突出专业特色我们每所院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为中心.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打造学校专业特色。比如宁波地区可以开设一些小家电产品的课程.这样课题来源比较方便.学生实习也比较对IZ];上海地区.可以开设一些汽车设计酌课程,学生可以在大众和通用公司实习。每个地区的设计院校应该有差异化.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