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议论性散文的要求:
1.标题要求简洁、明确、有内蕴,最好能体现文章观点。
2.开头要求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字数100字左右。
3.本论部分要求至少三个分论点,都用简洁的肯定句式醒目揭示。三个分论点应能展示语言优美,引用诗文,举例精当三个亮点。关键是分论点的设置。
4.结尾部分干净利落,照应开头,点题并再次揭示观点。
一、写法指导
开头要求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先声夺人。
(一)精彩开头的技巧
例:“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情感有关。”
(2003年高考作文: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1.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例:如果生命有形色,它一定奔涌如大河,挟卷一切入海,奔流不返,它以劈山穿石的伟力流动,在我们的叹惋中奔去,雄伟而决绝。
所以勤勉者说:生无所息。
如果生命有形色,它一定奔流如大河,穿越千里,穿越岁月,生命在月光下奔流,在平原上涌动,累了,倦了,便暂停下匆匆脚步,于是有了湖泊的美丽与宁谧。
所以,睿智者说:生有所息。
人生,便是这二者的统一。(《生命如大河》)
2.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小桥流水,蝉吟虫唱,斗转星移,珍器古玩,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美景奇观;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潭柘寺的钟声,池塘边的芦花,因为选择了价值才成就了美名的享誉。
(2006河北高考作文: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适合自
3.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例:“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
(2001年高考作文: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4.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例:“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
(2003年高考作文: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怎一个“情”字了得》)
练习:
请以“谈意气”为题,采用上述开头方法的一种或几种,写一段精彩开头。
提示:“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精彩开头范例
例1: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例2: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二)议论性散文的主体
主体部分可以设置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依次放在三个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在分论点的阐释中,突出三个亮点:语言优美,引用诗文名句,精当事例。
1.优美语言成段
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假设、因果、条件、对比句等,使文章语言优美。
[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濯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谈意气》)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不要妄想,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会静静地汲取养分;
如果你是一滴水珠,就不要渴望一夜之间汇入苍茫大海,在奔流的路上需要停下脚步积蓄力量;
如果你是一条小鱼,就不要奢求一跃成龙,在奋斗的旅途中需要学会慢慢地等待时机……
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但人一定要生有所息!
只有这样,鲜花才会开满你人生的旅途,阳光才会普照你所有的日子;
只有这样,一切开始才有美好的结局,一切困难才会迎刃而解;
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将不是梦,一切才皆有可能。(《生有所息》)
2、引用诗文名句成段
引用古圣前贤的经典名言,显现集体智慧的成语谚语等,融入自己的文章,是对权威的借重,可以加强文章的可信性与说服力
例:读李白,让我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旷世豪情;读李煜,让我体味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世事沧桑;读余秋雨,让我感受生命恰似一段宁谧久远的“文化苦旅”;读冰心,使我真的不再“斯人独憔悴”。
(《生活有了“你”(文学),才显得美丽》)
例: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瘁,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傍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月圆是画,月缺是诗》)(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