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写作
下面是有关机关公文写作的内容:
一、公文的作用和特点
1、公文的作用。
现代公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作为信息载体和思想桥梁,保证党政等公务活动的进行,从而使整个国家各体系各系统的机关有效地运行。
①发布和传达机关决策的载体。各级各类机关按照党和国家以及上级部门总的政治意图、活动宗旨进行工作时,要在自己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要将它报告上去,推行下去,交流出去,以取得法定的批准、执行和配合,或取得反馈信息来调整决策,就要借助公文。
②强制或指导对决策贯彻执行的工具。公文对机关决策的推行实现具有利用法定行政力强制实行,或利用典型、经验来指导实行的作用。
③工作依据和检查的凭据。各级各类机关的工作是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有领导地开展。工作的依据,检查的凭据,就是体现上级决策、反映下级情况的公文。
④公务联系的纽带。各级各类机关之间的公务联系,如知照情况、交换情报、交流思想、协调行动等,是高效率、有秩序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公务活动的重要方面。这个联系的纽带的重要组成部门就是公文,它把整个机关系统联成一体。当然有的可开会或打电话,不能一切指靠公文。
⑤宣传教育的手段。公文把机关的意图传达下去,把情况传播开去,让人们知晓,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教育,当然与报刊宣传文章不同,不能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只是简单说明,起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作用。
2、公文的特点
①内容上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公文是国家政权进行统治、管理、协调系统内外关系的工具;是政党和群众团体进行党务、政治活动,进行自身管理、协调与国家及其他党派团体关系的工具;是企业事业部门进行管理、协调与管理系统及与国家、与其他系统关系的工具。其中国家政权和执政党是决定性的。公文就必然是它们政治意向与政策体现。
②效能上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公文是法定机关制发的,国法党章是它实施实行的后盾和保障。这就决定了,公文代表制发机关法定的职权,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就是说,有关的机关和人员,不管看法如何,必须认真理解、处理、遵循和执行。当然,是指令贯彻执行的,还是指导性的,供参考的、知照的,有不同种类和明确规定。
③形式上的程式化规格化。公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体。在长期实践中,由于权威性、严肃性、准确性和效率的要求,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和规格。它有着统一规定的种类、名称,及其适用的范围、内容、作用;有着一定的格式、特点;它的用纸、书写、印刷、装订等也有统一规格。
这些程式和规格形成之后,由主管机关以《公文处理办法》统一规定。一般说来不可“失体”、“出格”。此外,一个机关的公文一经确定了格式——版头、版面、字型、行距、尺寸等,就不要随便更动,相对的稳定性有助于识别和保持严肃性和权威性。当然,它也是有一定活动余地的。
④使用上一定的范围和时限。公文是用来解决机关管辖,涉及的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的现实问题,所以有其实用范围和时限。一份文件,有一定的接受人,一定的执行人和适用范围。时限,一方面是指解决当前问题,要限期传达执行;另一方面是指有效期并不是永久的,某些现行工作做完了,文件的作用就结束,成为档案、文献。
⑤文风上的准确与庄重。公文的政治性与权威性,使它成为一种严肃的文体,形成了自己的语体、口吻和笔调,特别是文风上要求准确和庄重。
二、公文制发程序
1、草拟。
公文的拟稿工作一般是谁主管的事,谁拟稿。重要公文由领导人亲自草拟或主持草拟,一般公文由秘书部门或业务部门草拟。草拟公文应当注意遵守《办法》、《条例》中关于内容和形式的规定。拟稿过程中征求意见、讨论修改,要在标题下注明“初稿”、“征求意见稿”或“讨论稿”;拟送领导签发的叫“送审稿”。
2、审核。
“送审稿”在提交讨论和领导人签发之前,要由机关的办事部门认真作好审核把关工作。审核的重点是:是否需要行文,公文的内容、文字表述、文种使用、格式等是否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草拟、修改。审核中如认为符合上述要求,要写出明确的意见,送领导人签发。
3、签发。
审核合格或讨论通过的公文,要有签发手续。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党的机关发出的重要公文,由机关或党委主要领导人签发。一般事务性的可由主持日常工作或分管该项工作的负责人签发。有的公文,可由被授权人签发。联合行文,要由所有联合发文单位的领导人会签,每人都要在签字之下注明自己的签发日期。联合行文如果意见不一致,要如实反映双方的意见,否则可以不签。
4、缮印。印好的文件还不能立即封发,在校对确认无错误遗漏之后,加盖公章。铅印的公文可在印刷时用印模加印公章。复制的副本不盖公章。
5、归档。
公文在盖章后为正本,制文机关要留下一式二份或三份,连同定稿和有价值的修改稿立卷存档。草稿和一般修改稿,不存档。
三、公文写作总的原则和要求
1、内容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政令。
③符合本机关的职权和责任范围。
④符合保密原则。
2、形式方面的注意要点。
公文的文字形式,既要正确地传递发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信息,又要特定的接收者最易领会,还要表现出适宜的礼仪。
①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整体上观点鲜明,主题显豁,使读者易于明白。
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公文结构,要适应高效实用和读者最易接受的特点,一般采用单线结构,要注意因由明显,接榫紧密,线索清晰,特别是要注意条理性,条文化,可以采用小标题分层分条开列的方式。
③语言简明通顺,规范、得体。公文语言要求简明通顺,规范化。要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要熟悉它的语言材料体系,正确运用公文用语,特别是恰当地运用其中的礼貌用语和结构用语。
结构用语也有三方面:其一是开头,如行文根据是上级政策、法令、决定,多用“遵照”、“按照”、“根据”等。如是实际情况,可用“由于”,如是动机目的,则多用“为了”,如申述已知事由,多用“对于”、“关于”等。其二是过渡用语,在陈述情况,说明因由,提出依据之后,用来引出措施、办法、决策、建议等,多用“据此”、“因此”、“对此”、“为此”等。其三是结尾用语,如“特此通知”,“此布”,“是否有当,请指示”,“当否,请批示”,“如无不妥,请予批准”,等等。(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