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村医疗建设调研报告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局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论述:
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必需逐步加以解决。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医疗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广大农村患者。财政或民间资本无法更多投入之前,农村医疗就摆脱不了条件差,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条件改善不了这个怪圈。财政或民间资本更多投入之后,医生好了条件好了剩下的就是只有等经济发展后反哺农业,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实得以提高,才干最终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管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基本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空虚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证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局部由原赤医担任。
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世,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世,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由于其人员较多,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别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乡村、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别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外乡外乡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约有80%集中在乡村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人才、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证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人员无学历。相当局部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缺乏,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与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