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科技论文
一、论文的准备与构思
在撰写科技论文之前,必须要思考和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要阐述哪些观点和论据?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共同署名的作者是谁?有兴趣的读者是谁?要投稿到哪一份期刊?拟投稿的期刊有哪些文体方面的具体要求?凡事预则立,有针对性地准备,不仅有助于节省稿件撰写和修改的时间,同时也会增加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
科技论文的作者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你为何要开始?你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这4个问题在论文中有固定的格式来阐述和回答,即论文的imrd结构: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和结论(discussionandconclusion);再加上题名(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致谢(acknowledgements)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论文.
在着手撰写论文,需要准备的工作有:
(1)仔细考虑所阐述结论的可靠程度,并将其与已有的认识相比较.如有可能,最好与本领域有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讨论(如通过参加专业会议等形式),认真听取他们对自己计划报道内容的评价以及对相关论据和推理的质疑,然后再决定是否确要准备发表论文.
(2)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在结果(或数据)整理与分析中应认真、仔细地思考将要采用哪些插图和表格(图表的选择和设计应遵循必要、清楚的原则).如果在图表的制作与分析中发现数据(论据)有欠缺,就要决定是否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或观察,是否需要修改(甚至放弃)原来的设想或结论.
(3)检索并查阅参考文献.对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在论文的撰写中最容易被轻视,同时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有相当多作者的引证行为也有明显的失妥之处,具体表现为故意(或非故意)回避引用重要参考文献、自引过多(只侧重引用作者本人早期的工作)、随意转引(从他人论文中间接地引用文献)等,并因此在学术界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因此,在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或数据)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检索并查阅重要的相关文献,要避免无意或有意的剽窃行为(即引述他人思想、数据或论述而不注明出处).
为方便文献的查阅和引用,建议作者在日常的文献阅读时养成随时采集重要文献书目详细信息的习惯;对于极重要的参考文献,应复制保留,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为方便论文撰写和修改中对参考文献的增删,建议在定稿之前对参考文献的标引一律采用“著者-出版年体系”,定稿后再视拟投稿期刊的需要决定是否将其改为“顺序编码体系”.
(4)组织论文.查阅一下拟投稿期刊习惯采用的论文结构,并结合已掌握的资料草拟一份简要的写作提纲.不要轻易抛弃拟投稿期刊所惯用的论文结构,当然,如果该结构确实不适合自己材料的组织,可适当改变.
如前所述,绝大多数原创性论文都具有imrd的基本构架,其中各部分的内容简述如下:
i----引言:介绍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阐述研究目的;
m----材料与方法:描述如何做(研究或实验的材料与方法),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
r----结果:叙述研究或实验的发现(结果),可采取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结果,以帮助读者的理解;如果有机会,可在部门的讨论会或与小同行的非正式研讨中提出并讨论新得到的结果,以决定是否需要在论文撰写前再做更多的工作;
d----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的意义,包括对结果的解释和推断、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已有文献中正反两面的证据如何等,最后作结论.结论是否单独列为一节可视拟投稿期刊的习惯和要求,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所阐述的结论较多,结论可单列节.
在努力对论文进行了撰写和反复修改后,再把修改后的打印稿分别送交给参与研究与写作的合作者、本领域中赞同该研究工作且又能提出建议的同行评阅,并请他们多提批评性意见.然后再结合这些反馈意见反复检查和修改原稿,直至满意为止.如果是给英文期刊投稿,投稿前最好请英语母语的同行或合作者做最后的阅审,这对于提高论文的表达质量、增加稿件的录用机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选择拟投稿期刊
由于期刊日益专业化,并且期刊有可能根据实际需要变更其刊载的论文范围,因此作者必须要十分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力求所选择期刊的出版内容与稿件的主题确实密切相关.
如果稿件投向了不合适的期刊,则有可能出现下列3种情况.
(1)稿件被简单地退回,理由是稿件的内容“不适合本刊”.这种判断通常是经过编辑初审或同行评议得出的,并且有可能经历数周或数月的时间,这无疑会耽搁稿件的发表时间.
(2)尽管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范围涉及稿件的主题,但由于编辑和审稿人对作者研究领域的了解比较模糊,从而有可能导致稿件受到较差或不公正的同行评议.相反,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与稿件主题密切相关的期刊,该稿件可能会被接受,并且作者也不会被自己并不同意的修改意见所烦扰.
(3)即便稿件被接收和发表,作者的喜悦心情不久也会被失望所代替,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埋没在一份同行们很少问津的期刊中,从而达不到与同行交流的目的.
选择拟投稿期刊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于期刊所规定的范围?为确认哪些期刊能够发表自己的论文,作者首先应根据自己的阅历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可征询一下小同行的意见;其次,要认真阅读准备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或“征稿简则”,尤其要注意其中有关刊载论文范围的说明;此外,还应仔细研读最近几期拟投稿期刊的目录和相关论文,以确认其是否与自己稿件的内容相适应.
由于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选择拟投稿的期刊时应注意避免过于看重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有时尽管某期刊的影响因子很高,作者所投稿件的内容也十分优秀,但因为期刊与稿件的主题不适合,从而使得稿件难以得到录用和发表.
(2)期刊的读者群和显示度如何?作者欲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小同行进行最有效地交流,使论文达到“目标”读者,就需要考虑将论文发表在最合适的期刊中.最简单的途径是将论文投寄作者本人经常阅读和引用的期刊,因为这些期刊通常也可能最适合发表作者本人的论文.
读者能否较容易地获取这份期刊?简单而有效的判断方法是检索一下期刊的网上信息是否丰富(例如:期刊的网络版内容是否及时更新、可否免费让读者阅读全文等)、期刊是否被主要检索系统(或作者本人经常使用的检索系统)收录,等等.在其他条件近似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稿件投向显示度相对较高的期刊.(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