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3-06-19 字数5026字 点击: 次
小学生诗歌写作
小学生诗歌写作有关内容如下:
只有经常阅读,才能真正体味出蕴藏于诗中佳妙的诗美来。诗歌能给学生激情,能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与知识,同时发展语文能力。尝试对联与创作诗歌,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它的美,并走进仿写和创作诗歌的王国里,才能让学生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
1、激发兴趣,诵读品味。
累积学习诗歌百余首,适当渗透诗歌格式讲解,积累感性诗歌经验。了解相关创作知识(不强求平仄、压韵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想学”。
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诗歌写作入门读出意境。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读后谈感受。一是要准确理解诗歌教学的美育价值所在,把握其精髓,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去促使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明确学生对学生诗歌的学习是以欣赏为主,而非教师的讲解。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再引导学生诵读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悟作者夸张、想象手法的运用。接着欣赏了李白的《夜宿山寺》体会“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充分体会作者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学完之后引导学生仿写。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居然写出了两句:“天上雨点大如斗,地上水流似蛟龙。”“会议室内千万人,喧哗声传八千丈。”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完整地欣赏诗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保证有充足的欣赏时间、有宽松的心理氛围、尽可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现代诗歌写作技巧惟有这样,才能真正组织好诗歌的教学活动,让诗歌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
重点在于如何使被动阅读动机转化为主动阅读动机,营造了诗教艺术氛围创设下的教育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诗意与活力。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品出诗歌的意,悟出诗歌的情,读出诗歌的韵,“天然去雕饰”。就在学生如火如荼的背诗热潮方兴未艾之时,不失时机地将赏诗融贯其中,使学诗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课堂,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场,更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言无忌”之地。教师应怀有宽容、赏识的态度,允许、鼓舞答案的百花齐放,思想语言的争奇斗艳,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环境,孩子才会越来越会学习诗歌。如再学二年级下册四单元四课《祝寿》学生对上一节的最后一句话“送上儿孙一片情”产生了分歧,有孩子说:是孙儿自己写的对联应把“儿孙”改成“孙儿”还有“一片情”不如换成“情一片”更能体现出情深;如何创作诗歌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在写一写为亲人祝寿时的心情和场面。其次,教给技巧,指导欣赏,增进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夯实基础,炼字用词有选择地讲一讲,它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但最终还要集中精力朗读、背诵。朗读要处理好句中停顿,做到清晰流利,感情恰如其分。至于体裁、格律知识,要略讲得通俗易懂。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wxwh/shige/102Q23952014.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