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论文
一、高级职称论文要求
(一)凡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按省人事厅**文件的要求提交任现职以来的参评论文及相关材料,其中按要求提交的论文是指在国家或省新闻出版部门正式批准的有国际国内统一标准刊号ISSN、CN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
(二)对论文要求有“国家级”、“省级”的区别。“国家级”是指全国性报纸、期刊,即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报纸、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会刊发表的专业论文。中级职称论文“省级”是指地方性报纸、期刊,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报纸、期刊与本科院校学报。论文篇幅要求在1500字以上。
(三)国家社会科学研讨会入选论文,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获奖论文,需提供已批复的该项目或该立项课题文件复印件。
(四)省级专业学会,是经省一级学会管理机构注册登记的省级学会。获省社科一级学会、省自然科研与教育学会二级学会的年会一、二等奖论文可作为参评论文,但需提供该年会入选论文和获奖论文目录,并经学会主管部门鉴证,加盖公章。中级职称论文要求学会年会每年获奖论文一、二等奖比例应控制在入选论文的30%以内。
(五)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报送的论文必须是反映本人从事和申报专业相关的内容。申报的“代表”作,应是该文章的第一作者;但县(含县)以下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为第二作者。
(六)下述文章和资料不能作为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参评论文。
1、发表在增刊上(包括有条码)的论文。
2、发表在论文集上(含有书号的)论文。
3、只发了用稿通知或已印清样但未正式发表的论文。
4、新闻报道、译文、译著、文摘、文献综述、史志、科普文章、科技新闻、病历、病案、考试大纲、教学大纲、教学体会、
工程师职称论文、复习资料、习题集(库)等。
5、工作研讨资料、工作动态、讲座、报告、文件汇编等资料性质的材料。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中明确的只用于本系统、本单位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内部资料”。
二、学历要求
(一)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评职称论文需具有国家人事部颁布的各系列职称评审试行条例中所规定的学历。规定学历指国家教委承认的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按规定的学制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准予毕业所获得的学历(除另有规定外)。各种进修、培训班颁发的结业证书或专业证书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学历依据。
(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具有所申报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规定学历,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十一个一级学科门类,同一级学科内的专业为相近专业。
(三)申报卫生、工程、自然科研、高教、农业五大系列职称时,申报人所具有学历(包括后续学历)的专业与申报任职资格的专业必须一致或相近。
评职称论文要求其它系列申报人所具有学历的专业与申报任职资格的专业不一致或不相近时,一般应视为不具备规定学历,这种情况可通过接受省、部级教育、培训机构六个月以上时间的继续教育,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继续教育证书。
(四)具有大专学历在县农业、林业、水利企事业单位工作,累计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申报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大专院校毕业,在县以下(不含县)区、乡(镇)企事业单位(含编制、工资关系在县而长期派驻在区、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累计15年以上,且任现职已达到《试行条例》规定时间要求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五)根据有关文件精神,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未经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并未取得学位证书的各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毕业或结业证书,不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依据。
(六)凡在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论文及学历要求上,与此文件精神不符的,以此文件为准。
高级职称论文提纲
一、我国事业单位力资源管理改革目标指向
1.事业单位改革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深层次问题我国事业单位数量众多,机构类别庞杂。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趋势近年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实行和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管理的制度安排,对改变以往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参照党政干部管理的单一模式以及职务、身份终身制和人员能进难出等问题具有解题意义,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模式选择由此才能逐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竞争择优机制。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改革导向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员荟萃之地。
但职称评审改革的部分重要指标以及评审方法与过程等,仍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社会人才职称数量过低。
试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特别是非公有制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明显偏少。
二是对职称“含金量”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职称本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促进其水平和能力提高是职称评审根本意义所在,但现实中某些方面却显示出与职称评审初衷相悖的情况。职称的社会公信力不如考试取得的执业资格,譬如高级会计师职称与注册会计师资格比较,社会往往更青睐后者。
三是职称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提升本职岗位能力的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人员具有的专业技术职称与其岗位职责并不匹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脱离一线的现象。
同时职称评审导向中过多强调论文发表数量,也致使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疲于应付论文,难有专注于提高自身本职岗位能力的长远打算。
2.影响职称评审和改革的因素分析
(1)资历条件因素现行职称评审制度设计对参评人员的资历条件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也严格掌握。
(2)评价标准因素现行职称评审工作已运行多年,在评价标准方面有过一些局部调整,但总体改变不大,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似乎形成了一种套路,导致参评人员循规蹈矩甚至为适应这种套路不惜弄虚作假的问题。(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