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3-08-16 字数2914字 点击: 次
国有企业发展史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宗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改革运动。但是,洋务派企业既没有实现民族“自强”,也未能为国家“求富”。
满清覆亡前后,这些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或者停产倒闭,或者被帝国主义列强所窃取霸占,或者成为地方军阀的囊中之物。例如,开平矿务局于1900年被英国人窃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掀起国有化运动,形成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例如,已经在辛亥革命后改为股份公司的招商局,于1930年被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并承担了抗战胜利后接收敌伪轮船的任务。“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家垄断性贸易公司。
抗战胜利后,日伪时期的私人资本大多被转化为中国的官僚资本,不但在接收过程中因贪污和不同单位争夺资产而受损,而且造成了日后的官商不分。
这些官僚资本主义控制的企业,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它们不仅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扼杀了民族工业等其他经济主体的发展。对外,它们又成为买办资本,在充当列强掠夺中国帮凶的同时分得一杯羹。
所有这一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彻底改变。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称之为“国营企业”的国有企业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通过没收或接管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僚资本;二是外资在华企业的转让、管制与征用;三是解放区、根据地创办的一批公营工商企业。
建国60多年来,中国经济从国有经济独步天下到现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国60多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建国60多年来,中国经济从濒临崩溃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qywa/qyfzs/0Q611CH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