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1-06-10 字数4618字 点击: 次
案例一:放弃,另一种收获
陈任,现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2级学生,为人诚恳好交际,是桂林工学院为数不多的自主创业大学生中的一员。他于2003年在学校后门开了一家“大学生休闲吧”,“休闲吧”主要以经营各种主食和特色小吃为主,同时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刚开始的时候经营状况还不错,后来由于管理、经营和资金等问题,“休闲吧”在开业一个月之后无奈地关门。
当笔者问及创业的初衷时,陈任坦言:“希望通过创业,可以积累一些社会经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去适应社会。” 对于自己最终选择放弃,他做了如下的说明:“也许是因为自己当时太盲目,还没有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和充分的准备。我现在不太提倡在校大学生创业,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充足的条件去创业。大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不一定要从创业中得到,可以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获得。”他笑道,“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把专业知识学扎实,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是,对于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我还是对他们抱以鼓励的态度,希望他们成功。” 许多同学认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学业。陈任的看法是:创业,最好是选择在学习不太紧的时候进行,只要自己能把握好度,一般是不会耽误学业的。虽然最终没有坚持下去,但是在采访中他告诉笔者创业的收获很多很多。
案例二: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张宗华,广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他于2003年11月7日注册了桂林赛特(SITE)电子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并正式入驻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资金30万元,他的公司主要致力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外设产品开发与销售,并运用自身优势,着力于企业网站建设与维护、域名空间、企业邮局销售、电脑组装等业务。 公司有着自身的经营策略——“兵马慎动,策略先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公司自成立至今运行情况良好。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创始人张宗华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在公司营运初期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他利用原先积累的经验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赊购了25套OA办公室系统,每套一万五,三个月后回笼资金并且获利数十万,同时他也迅速地树立起自己公司的良好的信誉。张宗华作为学生创业的一个成功的代表,他在大学期间就做了很多次的创业尝试,大一下学期,生活贫困的张宗华为解决生活费就开始自主创业,并在第一次的倒卖土特产经历中成功的淘到第一桶金,而后他先后尝试投资“浪人工作室”、“180度文化休闲吧”、“猎人工作室”等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创业成果都如昙花一现,均以失败告终。在创办赛特之前,张宗华承受了很多的失败,付出了时间、精力、资本,收获的却是失败的经验和反省。但也正是这些沉甸甸的精神收获造就了以后成功的塞特、成功的张宗华。张宗华坦言,在创业过程中遭受了很沉重的挫折和考验,而他自身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苦涩多于甘甜,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学生时期创业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张宗华的案例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在同样的资金不足,客观创业环境不完善的条件下,他成功地创办赛特,这其中重要的就是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在赛特之前,由于有多次的创业经历还有在校期间丰富的外联实践经验,张宗华克服了社会经验不足的瓶颈。在多次的创业失败以后,他仍然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地进行总结和反省,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创业素质,培养自我的“老板”能力。这是他区别于其它的学生创业者不同的地方,大多数的学生在创业失败后就放弃了,真正有勇气进行二次创业尝试的人很少,更不用说像张宗华那样一次又一次的再选择和再创业了,也正是经过了多次的不成熟的创业经历的积累,才使他在创业方向的选择及公司的运营过程中能够以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其实在真正的创业过程中,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好,社会的环境支持也罢,最重要的还是创业者自身这个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和各种素质应该作为大学生在创业之前的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课。此外,张宗华的例子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创业是充满激情而又艰难的,它尤其考验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创业之路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创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创业。(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zd/dylw/011Q25302016.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