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2-06-01 字数4068字 点击: 次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条件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是当今国际社会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和模式。进入2l世纪以来,包括联合国2005年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减灾会议。都把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战略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积极推进综台灾害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既是同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主流趋势接轨的需要。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安全屏障的现实要求。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复杂的灾害风险,并着重从灾害的社会属性特征、灾害的生成要素、灾害的发生机制、灾害破坏的构成要素以及灾害生命周期等灾害的内在特性上。论述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体碾建构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中国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战略选择建议。
关键词中国;和谐社会;综合灾害风险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接连发生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伦敦地铁连环爆炸、SARS和禽流感疫情、印度洋海啸、美国卡特里那飓风等一系列巨灾及其造成的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使国际社会进一步达成这样的共识:传统的、单一学科的灾害风险管理再也无法有效应对人类面临的日益复杂的灾害风险,人们要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必须采用综合的和多学科的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才能有效应对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灾害风险;否则,人们艰辛劳动获取(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的建设成果就会在突如其来的灾害打击中毁于一旦。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系列有关防灾减灾的国际会议,包括联合国20Q5年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2006年瑞士达沃斯国际减灾大会以及笔者曾担任执行主席的20ar7年中国哈尔滨国际减灾大会,都将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列为会议的重要议题,这表明:在人类与灾害进行殊死搏斗的长期实践中,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认同并将在各国广泛实施的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过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并取得经济社会发展辉煌成就的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深得民心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无论人们理解和谐社会涵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有多大差异,但和谐社会必须是安全社会的认识是不会有分歧的。因此,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适应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的主流趋势,积极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的贯彻和实施,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1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灾害风险及其特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宏大社会工程,既是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也是在各种灾害风险不断加剧的环境中展开的。人类社会的文明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与各种灾害不断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也必须正视面临的灾害风险。
1.1传统灾害风险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威胁传统灾害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主要有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鼠害等;事故灾难,包括重大工业意外事故、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食物中毒、工业性中毒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等。
第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我国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理环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最重的国家之一。从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有22个省会城市、2/3以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位于地震危险区。另据气象部门的资料,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和风暴平均有10次。过去1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为2500人,受灾害影响人数达3亿人,因灾倒塌房屋300万间,重新安置人口800万人,年均经济损失2500亿元,严重干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事故灾难损失严重。根据近几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造成死亡12万人左右,70多万人受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2500亿元。
第三,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生命安全。据卫生部门的资料,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估计“十一五”末期将达到150万左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0万,每年死亡13万;慢性病毒性乙性肝炎患者2000万;特别是434个县仍有血吸虫疫情,使6500万人受到威胁,患者84万,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第四,公共安全事件不容忽视。近些年,一些地方群死群伤的爆炸、投毒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不断,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的社会安全事件高达478.8万起,造成了7.2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444亿元,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极大的干扰。
1.2新型系统风险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威胁灾害风险是随着社会发展积累的风险因素和人们对其感知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社会性概念。在人类先后经历了主要关注自然风险威胁、技术风险威胁和社会风险威胁之后,进入21世纪,新型系统风险的威胁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对象。200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国际未来计划中,进行了一项以重大系统面临新型风险威胁的可能性为内容的研究,并出版了名为《2l世纪的新型系统风险:行动议程》的报告。该报告在继续着眼于传统灾害风险威胁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未来数十年间影响风险领域的诸多趋势和致因,指出未来社会影响灾害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人口、环境、技术和社会经济结构四个方面,这些因素改造了传统危害,却导致了新型风险,使不同灾害风险的致因之间和同一灾害风险的不同致因之间发生互动效应,从而给社会造成远甚于单一灾害风险的综合性影响。导致“新型系统风险”的人口因素、环境因素、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结构问题等灾害致因,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同样十分严重。譬如人口问题,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人口结构问题、老龄化问题、性别比失衡问题等,在未来都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难题,甚至成为引发灾害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重视传统灾害风险威胁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各种新型灾害风险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1.3现代新型灾害风险的特点通过对2l世纪以来发生的各种灾害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新型灾害风险有如下特点:(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xblw/0P2114412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