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3-07-18 字数5777字 点击: 次
报告文学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本书描述报告文学雪白血红了在解放战争期间从抗战胜利后抢占东北,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这3年的历史。作者为了写这本书,跑遍大江南北,采访了上百参加战争的老兵,花了1年多的时间。与它不止赞扬了林彪高超的军事才能揭露了战争期间困长春(长春围城)等人们不知道,更不敢想的事实,语言深沉,给人以震
撼人心的力量,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编辑出版者称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力图用鲜明的当代意识和深邃的哲理描写交战双方的复杂命运与斗争的结果”。从1990年第4期开始,《中流》杂志开辟“怎样看待《雪白血红》专栏,共用六期展开论争。《作品与争鸣》也在1991年第2、4期以“《雪白血红》是怎样的书”为题做了“争鸣综述”。在论争中,有读者来信认为,《雪白血红》采取的是“毋庸置疑、不许置辩地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视若一丘之报告文学包括貉的大有问题的错误舆论导向。”(《中流》1990年第10期)第11期《中流》发表了曾见焉的文章《颇为耐人寻味的所谓“当代意识”——写在读完<雪白血红>之后》,在涉及对战争的看法时,文章认为《雪白血红》“无视阶级社会的客观存在,而成为脱离实际的虚幻梦呓”。在社会发展问题上,《雪白血红》“忘不了革命战争中不可避免的破什么叫报告文学坏,不承认社会主义必经的初级阶段,从而怀疑我们社会发展是否失常”。“其实,拆穿了讲,它无非是要证明:大陆不如台湾,GCD不如国民党,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革命战争,再没有比这否定得更彻底了;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再没有比这否定得更彻底了。”魏巍认为,“这个作品是这些年来自由化泛滥的一个典型表现。”
作品优秀报告文学摘录:
战斗英雄、某军原副军长瞿文清家楼后,有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菜地。葱,蒜,茄子,辣椒,芸豆,大头菜,西红柿,7月辽西大地上生长的一切蔬菜,这里几乎都能见到,绿油油长势喜人。敲门进去,老人正在地里拔草,那模样神态,就像母亲抚侍婴儿。
他父亲是煤矿工人,他自己也从未在地垅沟里刨过食。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土改时,工作队和农会却给他家画为雇农。其实这也不无道理,上海。沈阳那隐蔽战略、战役、战斗企图,对行军路线、目的严格保密,这是一般军事常识。
这里还有一个更广阔的政治背景。
9月2日,中央在给各中央局的电报中说:“因各地动员干部和部队去东北,规模很大,传播很广,容易暴露企图,刺激国民党美英与我不利,望各地告诉所有前进部队和干部不要声张,少说多做,住意隐蔽,切实完成任务。”
还有一个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儿童报告文学因。
出关时是班长,进关时是指导员的瞿文清老人说:战争年代,管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巩固部队。战争是需要士兵进行的,没有兵怎麽打仗?拿破仑若没有士兵,还不如阿尔卑斯山的一块石头。
那时当干部,特别是当连长、指导员的,平时最操心,最头痛,压力最大的,就是怕出逃兵。防止逃亡,要发动群众,主要是帮助教育重点人。党员,正副班长,战斗小组长,一般都有个“巩固对象”。站岗,值勤,出公差,都在一起著名报告文学,睡觉也挨着,醒了摸一把。“巩固对象”要上厕所,“我也来尿了”,马上跟去。有的就说:你别跟着了,我不能跑。谁不高兴了,谁发牢骚了,谁想家了,都是“思想苗头”,要随时掌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一仗下来,特别是打了败仗,更要瞪大眼睛。
“八·一五”后逃亡比较多的时期,一是闯关东,二是四平保卫战后,纪实报告文学三是东北解放后进关。逃亡原因,一是苦,二是死,三是离不开家。那年头不打仗的时候像节假日一样少,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怕苦怕死就想家,家里再苦没有死的威胁。一些打仗很勇敢的人也开小差,就是舍不得离乡离土。中国农民的传统心理是看家守业。过去闯关东是无路可走,逼上粱山。抗战打了8年,好歹胜利了,活过来了,能过安稳日子了,谁还爱离开家?
一般地说,行军打仗路过谁家,谁就成了“巩报告文学读后感固对象”。
同样意思的话,大多数老人都谈过。
大都是宿营后趁机跑掉的。每到一地,除正常岗哨外,还在村外放几处暗哨。有的怕自己睡得死醒不来,用根绳悄悄把自己和“巩固对象”拴在一起,一动就拉醒了。逼急眼了,有的甚至用鬼子对付劳工的办法,晚上睡觉把裤子都收到连部去。据说,有的还把手榴弹弦接得老长,像绊马索一样横拉在路口上。一响就报警了。
山东闯关东部队,除去1938年秋报告文学的写法由晋西进入鲁南的115师343旅,和以后陆续调派的少数干部,士兵和、以下干部基木都是本地人。每次动员参军,都有这样的话:不离乡不离土的,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嘛。“子弟兵”三个字的贴切和生动性,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过去,日本人常到山东招劳工,连抓带骗,当场给40块大洋,我们就针锋相对宣传日本人如何压榨劳工,“下关东就是跳火坑”,去的人都死了。又讲关东多苦,多麽冷,冰天雪地冻掉鼻子耳朵。
现在要离乡离土闯关东了,就宣传关东多麽好,地大物博,小日本苦心经营14年,工业发达,大城市多,铁路多,楼房多,“楼上搂下,电灯电话”。
据说,新四军3师闯关东路过临沂时,军长陈毅接见3师徐迟的报告文学、以上干部,讲了这样一段话:我离开延安时,毛主席让我告诉你们,你们要到一个好地方去。那个地方是个花花世界,有电灯,有楼房,出金子,出银子,那是个甚麽地方呢,毛主席没告诉我,我也没法告诉你们(哈哈大笑)……
对于闯关东路上可能发生的逃亡,山东军区和东北局是有比较充份考虑的。
9月25日,还在闯关东路上的林彪,和箫劲光一人物报告文学道发出一封电报。
罗黎萧⑥并军委请转新四军:
在中央新战略方针下,十余万大军进行北大(原文如此。似应为“进军北上”——笔者),希转移时,防止逃亡,应视为一个重大问题,提议各部须为此召集会议,要真实研究动员的内容,与方式,及各种具体的保证方法,并互相通报,交换经验。动员方式不可仅限于首长讲话,而要开班、报告文学格式排小会,使战士人员讲话,通过自觉与互相动员,内容可勿在报上发表,但内部可以说明北上目的,在加强装备保卫抗战果实,取得保卫家乡的更好工具,及为了发动与解放北面群众,此种说法是否有碍秘密,请中央指示。(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news/bgwx/1111123c2014.html 复制链接